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1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911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1090篇
基础科学   396篇
  540篇
综合类   4626篇
农作物   837篇
水产渔业   403篇
畜牧兽医   1988篇
园艺   633篇
植物保护   114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城市中的池塘是城市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池塘水体水质的时间变化特性,选取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池塘为研究区,对该池塘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水质参数蓝绿藻浓度(Phyco)、水温(WT)、溶解氧(DO)、pH与电导率(EC)进行观测,采用变异系数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各参数的变化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池塘WT呈季节性变化;观测期间pH变化范围为7.74~9.98,水体呈碱性;DO变化的随机性较强,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各水质参数变异性及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WT>DO>EC>pH;以DO为指标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结果表明:池塘DO达到Ⅲ类水要求的时段占总观测时段的8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O与WT、pH呈正相关,与Phyco呈负相关,Phyco及pH的变化对DO浓度的影响相对于WT大。  相似文献   
42.
重金属毒性强、不可降解,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累积,对生物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也存在外源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不易存活和繁殖的缺点。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前期研究中分离保存的一株铜富集细菌HNU1菌株进行鉴定,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找出该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 g·L-1,酵母粉4 g·L-1,胰蛋白胨6 g·L-1,MgSO4 5 g·L-1。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8.0,温度37 ℃,接种量0.1%,摇床转速180 r·min-1,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20 mL。鉴定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NU1菌株对Cu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对土壤修复和改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3.
基于非接触式的牛只身份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精准确定牛个体身份对疾病防控、品种遗传改良、奶制品和肉制品质量溯源以及改善农业假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牛个体识别使用诸如烙印、耳纹、耳标和无线射频识别等方法,易遭受设备损失/工作重复、标记欺诈、动物福利安全以及监测成本和距离等方面的挑战;而基于生物特征的非接触识别由于其独特性、不变性、低成本易操作以及动物福利高,成为牛身份识别的新趋势。主要介绍了几种基于非接触式的牛身份识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牛脸识别的最新成果,讨论当前牛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在牛脸身份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构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44.
符升平  罗宁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2):384-393
针对数学表征行星变速机构换挡变胞过程及自动识别各挡位构态属性较难的问题,首先,解析了行星变速机构变胞理论,基于机构转换法定义相对转速意义下行星排构件间运动副约束函数的转换规则,构建以约束函数为元素的行星变速机构构件和关联关系的邻接矩阵;然后,根据换挡逻辑分析了操纵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换挡变胞过程,基于邻接矩阵分别推导这两种换挡构态演变的变胞方程,建立包含行星排空转和整体回转等特殊构态的判别准则,结合实例分析揭示换挡变胞机理;最后,通过建立相对转速方程和行星变速机构特性参数识别,结合行星变速机构等效拓扑模型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构态变胞方程的行星变速机构传动比和转矩自动建模和求解方法,实现了行星变速机构各挡位构态属性的自动识别。以某拖拉机行星变速器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石岩  默宁  祁世明  梁燕 《中国蔬菜》2020,1(6):39-43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6.
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大菱鲆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HZ-C1,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大菱鲆具有较强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HZ-C1为大菱鲆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HZ-C1对氯霉素、丁胺卡那及头孢曲松等11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大连地区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对头足类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之一。头足类种类繁多,通常是抹香鲸等高等动物的重要饵料,因此其分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方法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传统的外部形态学与生态学在头足类的分类鉴定已经相当成熟,耳石是头足类信息的良好载体,可作为种类和种群划分的主要依据;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耐腐蚀等特点,不同种类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是分类鉴定的良好材料。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要在发挥传统分类学优势的同时,加大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力度,并将二者结合,相互佐证。此外,还应加强对头足类硬组织的研究和基础资料积累,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及检索系统,使其在分类鉴定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2012年引进杂交水稻新品种深优957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早季试种,经过2年多的试种观察,结果表明:深优957是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7d,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烟草病害种类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龙江主要烟区目前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于2010-2013年对黑龙江烟草主产区病害进行普查。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烟草病害26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害7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发生普遍且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是烟草普通花叶病、角斑病。  相似文献   
50.
Root rot symptoms were observed in fields of alfalfa in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China in 2016. Disease incidences of seven alfalfa varieties planted in 2014 ranged from 56% to 95%, while incidence of Gongnong No. 1 planted in 2016 was 8%, 31% and 76% in 2016, 2017 and 2018, respectively. Paraphoma isolates were consistently recovered from black necrotic root tissues of diseased plants with a frequency of 77.1%.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 and β-tubulin (TUB), this fungus was identified as Paraphoma radicina. Glasshouse pathogenicit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 radicina significantly reduced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alfalfa plants 2 months after inoculation. Paraphoma radicina infected 70% of the plants inoculated with a root dip in conidia, and these symptom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ymptoms in the field. Paraphoma radicina was successfully reisolated from disease roots of the inoculated alfalfa plant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P. radicina as the causal agent of alfalfa root rot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